Industry NewsTRADE
中国热电联产的历史、现状与发展
2015-06-29 11:00:42|点击次数:


热电联产一、中国热电联产的发展历史


二、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


三、热电联产在中国体现的优越性


四、目前发展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


五、中国热电联产建设经验与技术发展趋势


六、中国发展热电联产的前景


一、中国热电联产的发展历史


1、热电联产的兴起与发展时期


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进行大规模工业建设。在一些工业区内,建设了区域热电厂,由于当时缺乏热电建设经验。基建计划不落实、热负荷误差很大,致使一些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未能充分发挥。


从1953年到1967年期间,正是中国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初期,也是各地电网发展的初期。一般是城市建筑密度低,热网投资大,工业热负荷为主,民用采暖热负荷很小,而工业热负荷一般是提出的偏大偏早,投产后热负荷很长时间上不来。热电厂的热化系数几乎均大于1,因而实际经济效益不高。这一时间由于以供工业为主,绝大多数热电厂选择了抽汽机组。以保证供汽供电。这一时间新投产6000千瓦及以上的供热机组容量占火电机组总容量的20%,居世界第2位。


1962年原水电部为摸清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所建热电厂的经济效益,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以便更好地结合我们国情,研究发展热电联产。安排力量对十五个热电厂进行全面的系统调查。最后提出报告认为:

这些热电厂供热能力平均利用程度仅为48%,其中只有15%左右的机组投产后2~3年供热能力可以充分发挥,节能效果好,而大多数热电厂投产后要经过5~7年供热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平均的节能效益较低,少数热电厂投产后,由于各种原因致热负荷显著减少,甚至主要热用户由于计划变动,搬到其他地方建设,使机组供热能力长期不能发挥,也有在非采暖区装了具有低压抽汽的采暖供热机组,热电厂不但不节煤还要多耗煤。因而形成热电联产事业的高潮转向低潮。


尽管有上述问题"总结报告"提出:1960年15个热电厂共发电110.25亿度,供热11.72x106百万大卡,节约35.41万吨标准煤,平均每百万大卡节约73公斤标准煤,比较好的热电厂,每供一百万大卡,平均节约标准煤89.64公斤。由于热电厂比凝汽电厂多耗钢材,经计算每多耗一吨钢材,每年平均节约34.4吨标准煤,因而热电联产的优越注已充分显示出来。


2、1971~1980年期间


在1971年~1975年期间,由于中央政策和其他影响,工业布局分散,没有中长期的工业建设和城市规划,因而制订热电厂的发展规划没有基础,只能在短期计划中做些安排,1976年一1980年仍然没有相对稳定的国民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但后期国民经济恢复发展较快,热电厂建设开始增加,投产供热机组97.5万千瓦,占新增火电装机的6.8%,但公用的供热机组只占23%,也就是说该阶段自备热电厂的比重增大了。


3、"六五"计划时期热电联产建设开始新发展


1981年以后,中央提出到200年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人民生活提到小康水平的宏伟战略目标,在能源政策上提出了节约和开发并重方针,在节约能源上采取一系列措施,积极鼓励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中设置了节能机构,国务院建立了节能办公会议制度,国家计委在计划安排上专列了"重大节能措施"投资,支持热电厂项目建设。


1981~1997年期间


节能基建环保项目投资566.56亿元。其中国家拔款和贷款232亿元,引导地方企业投资334.6亿元,形成年节约4345万吨标准煤能力。其中热电联产总容量944.6万千瓦,年节约标准煤1765万吨。"六五"和"七五"期间原国家能源投资公司节能公司共参与节能基建热电项目291个,总容量688万千瓦(其中小热电221万千瓦),总投资91.6亿元,其中节约基建投资52.6亿元。由于热电联产能够有效地节约能源,改善环境质量,缓解电力紧张,提高供热质量,减轻分散锅炉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等优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并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近期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原电力部、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已将优先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作为产业政策确定下来,并发出了相应的文件,更加促进热电事业的发展。


二、中国热电联产的现状


1、目前热电联产发展的特点


最近几年中国热电联产事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过40多年来热电建设的经验积累,目前已形成一条中国式的热电联产发展道路。


(1)最近几年热电厂的建设主要是在已有的工业区内搞热电联产,代替目前分散运行的小锅炉。因而热负荷比较落实,资金易于筹集,建成后能较快的形成供热能力,发挥出较好的经济效益。


(2)热电厂建设强调要服从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热力规划,并明确没有城市热力规划的热电项目不予审批,因而现在很多城市和县镇均编制有热力规划。将热电建设纳入长期发展计划。


(3)热电建设中以区域热电厂为主,也发展一个企业为主兼供周围企业的联片供热的热电厂和企业自备热电厂,以发挥各自的优越性。


(4)热电厂的建设已由电力部门独家建设,发展为电力部门、地方政府和各部门企业共同建设的兴旺发达局面。


(5)建国初期(1949年)甚至建国前建设的中低压凝汽电厂,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电厂已处于城市的中心地带、而机组老;日煤耗高,纷纷改建为热电厂向城市供热,使老电厂恢复了生机。


(6)随着城市供热规模的扩大,开始采用20和30万千瓦抽汽冷凝供热机组,这些高参数大容量机组,在非采暖期与凝汽机组效率基本相同,在采暖期明显的节能,因而在热电联产集中供热中发挥巨大作用。


(7)一些地区由于乡镇工业的发展,形势需要统一解决电和热的供应问题,因而一些县、镇形成建设热电的高潮。


(8)各地区开发区的建设,都将建设热电厂做为招商引资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热电联产


(9)《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国21世纪议程》、《节约能源管理暂行条例》、《节能技术政策大纲》与《当前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均提出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今年又由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联合公布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


2、现在热电联产已达到的水平


到1997年底为止,中国热电联产的情况:供热设备容量2222.2万千瓦年供热量95067.60万吉焦;平均供热厂用电率7.10千瓦·时/吉焦;供热标准煤耗率40.77千克/吉焦6000千瓦及以上供热机组共1229台总容量达2197.1万千瓦,占同容量火电装机总容量的12.12%。在运行的热电厂中,规模最大的为吉林热电厂,装机容量85万千瓦,在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邯郸、秦皇岛和太原这些中心城市已有一批20万千瓦、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建,星罗棋布的热电厂不仅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迅速发展,就连黑河、海拉尔、石河子和海南岛这些边疆城市也开花结果,区域热电厂也从城市的工业区,蔓延到了乡镇工业开发区,苏州地区一些村镇办热电厂也在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1历年全国热电机组(单机6000kW及以上的)发展情况

 

表1 历年全国热电机组(单机6000kW及以上的)发展情况

年 份

1980

1981

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全国火电装机容量 6 MW及以上机组

4049.7

4178

4371.2

4688

4915

5482

6006

全国火电装机容量

443.41

454.11

467.81

491.00

513.83

535.01

592.04

全国火电装机台数

226

236

249

270

282

299

334

热电装机容量

-

10.70

13.70

23.20

22.86

21.14

57.03

热电装机比例%

10.95

10.87

10.70

10.47

10.45

9.76

9.87

供热设备容量

- - - - - - -

供热设备增加容量

- - - - - - -

 

年 份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全国火电装机容量 6 MW及以上机组

6498

7302

8168

8842

9950

11121

12209

全国火电装机容量

623.64

759.48

848.93

998.93

1212.33

1340

1465.1

全国火电装机台数

351

393

486

538

609

671

723

热电装机容量

31.60

135.83

89.45

149.99

213.40

127.87

124.90

热电装机比例%

9.60

10.40

10.39

11.29

12.18

12.05

12

供热设备容量

668

761

808

927

1041

1353

1550

供热设备增加容量

-

93

47

110

114

312

197

 

年 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全国火电装机容量 6 MW及以上机组

1394

15119

16053

18120

19642

-

全国火电装机容量

1551.5

1724

1902

2197.1

2493.85

-

全国火电装机台数

789

898

999

1229

1313

-

热电装机容量

86.40

172.90

178.00

295

269.75

-

热电装机比例%

11.13

11.40

11.85

12.12

12.70

-

供热设备容量

1689

1852

2047

2222.22

- -

供热设备增加容量

139

163

195

175.2

-

摘自水利电力部、能源部、电力工业部和国家电力公司计划司各年《电力工业统计资料汇编》


在负责城市集中供热的热力公司中,规模最大的为北京市热力公司,现已有供热管网283公里(其中热水网248.8公里,蒸汽网34.2公里)。供热面积3645万平米,供应蒸汽10种工业用户897t/h,大小热力站民用728个工业124个。已建成的热力管网:蒸汽管直径DN1000,热水管直径DN1400。


到1998年底,全国共有668个设市城市,其中已有286个城市建集中供热设施,占42.81%1997年底中国集中供热的供热能力:蒸汽65207吨/时,热水69539兆瓦/时。供热量:蒸汽20604万吨/年,热水62661百万千焦/年,1997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0755万平米。热化率为12.24%。热力管道总长度已达32500公里,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为65076万平米,占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80.58%,热化率29.08%,目前北京集中供热面积已达6411万平米。集中热化率已达34.6%。


在总供热量中热电联产占62.9%,锅炉房占35.75%,其它占1.35%,城市民用建筑集中供热面积增长较快,并向过渡区发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中,公共建筑占33.12%,民用建筑占59.76%,其它占7.11%,民用建筑集中供热有如下特点:(1)三北地区集中供热以民用建筑为主,如北京民用建筑为72.66%,河北为66.54%,辽宁为67.5%,山东为51.97%。(2)城市集中供热逐步向过渡区发展,如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均已有集中供热设施,但以公共建筑和工厂为主,如上海为61.72%,江苏为53.3%,安徽为39.55%。城市供热管网的建设也有很大发展。


(1)直埋敷设方式逐年增长至1995年,直埋敷设长度已达9251公里,占总长度的29%。


(2)热水管道直埋敷设已制订国家行业标准,适用于热介质温度低于或等于150℃,公径直径小于或等于DN500mm的钢制内管保温层,保护外壳结合为一体的予制保温直埋热水管道。蒸气直埋敷设已在10余个城市中敷设数百公里,最大管径为DN700,正在总结经验过程中。


(3)直埋敷设排名为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4)地沟敷设排名为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西北。


(5)架空敷设排名为前10位的城市主要分布在南方各省份。


城市集中供热中各类热源的比例



全国设有集中供热设施的城市



全国集中供热面积的分类


三、热电联产在中国体现的优越性


1、节能


据1982年统计资料,全国热电联产建设与建凝汽式电厂加锅炉房供热比较,约多投资10亿元人民币达到年节约标煤量500万吨,折合节约吨标煤净投资200元左右,节能经济效益是显著的。1991年底国家计委、原国务院生产办、原能源部联合批准执行的《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走及附件》中,也规定新建热电项目的年节约吨标煤净投资应在500元/吨以下。去年中国节能投资公司在"补充说明"中已将该数度调整为1000元/吨以下。


北京第一热电厂从1973年开始至今,年发电煤耗均在300克/千瓦·时以下,最好的1986年曾达261克/千瓦·时,供热标煤耗为36~37公斤/千焦,其他几个热电厂的实际发电标煤耗为:


供热标煤耗率发电标煤耗率

襄樊热电厂40.68公斤/吉焦162.48克/千瓦时

苏州热电厂47.29公斤/吉焦231克/千瓦时

朝阳热电厂(1989年)43.72公斤/吉焦173克/千瓦时

南通印染厂热电站49.92公斤/吉焦178克/千瓦时

锦州热电厂(1989年)44.17公斤/吉焦224克/千瓦时

杭州热电厂40.79公斤/吉焦330克/千瓦时

大连热电公司(1989年)43公斤/吉焦208克/千瓦时


分散小锅炉供热的标准煤耗率为55~62.1公斤/吉焦,20万千瓦凝汽机组的发电标准煤耗率为350克/千瓦·时(1997年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标准煤耗375克千瓦。时供电标煤耗408克/千瓦·时),因而热电厂能有效地节约能源。


1997年全年供热量95067万吉焦,年供热节煤量估计为1800万吨.若标煤按241.28元/吨计算.则年节煤效益为43.4亿元人民币。


2、改善环境质量


分散供热的小锅炉一般是单台容量小(根据1991年底的统计,全国工业锅炉平均容量仅为2.28T/H,采暖锅炉容量更小,根据各地劳动部门的统计,容量≤4T/H的锅炉约占锅炉总台数的80一95%)烟囱低(一般在40米以下)热效率低(广州1991年实测313台,平均热效率67%,兰州1991年实测150台平均热效率68.7%,实际负荷率61%,最低的仅19%,另据一些地方反映,采暖小锅炉的热效率则在30%以下)。除尘效果差,有的小锅炉甚至无正规的除尘设备。而热电厂的锅炉容量大,(3000千瓦背压机需装35T/H锅炉,25000千瓦背压机需装220T/H锅炉)。热效率高(一般链条炉在80%左右,煤粉炉则达85~90%)烟囱高(可在80米以上,大型热电厂可超过200米)除尘效率高。一般可在90%以上,最近几年推广使用的循环流化床电站锅炉还可在炉内脱硫更有利于环境保护。由于热电联产节省大量燃料,锅炉容量大,热效率高,除尘效果好并能高空排放,故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


3、缓和当地的电力紧张


由于多种原因造成电力工业的发展赶不上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时期大范围地形成电力紧张的局面。近年来才得到缓和,热电联产的建设有效地缓和了当地电力紧张的被动情况,有的热电厂已形成当地的重要电源点。


1997年底全国单机6000干瓦及以上供热机组装机已达2197亿度,约为全国发电量的9.68%,如果考虑单机6000千瓦以下供热机组的发电量则热化发电量的比重还将提高。


热电厂都建在热负荷中心,区域热电厂的上网电量也在就近消化,而电力系统的大型电厂则要远距离输电,我国自1985年至1997年500干瓦以上电厂供电地区线路损失率为8.06~8.73%,由热电厂供电减少的线路损失也是可观的经济效益。


4、提高供热质量,发展生产,改善人民生活


分散小锅炉房由于设备条件限制和煤质变化,不易保证供热质量,压力和温度的波动会影响工艺生产。居民采暖的小锅炉,一般为间断供热,供热时间短,温度低,热电厂集中供热为连续运行,稳定可靠供热质量高,现在有的城市职工分配住房或购买商品房先问是不是由热电厂供热,足见热电厂供热深受住户欢迎。


5、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分散供热时灰渣不好集中利用,热电联产则为灰渣综合利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6、节约宝贵的城建占地


工业企业中的锅炉房连同煤场、灰场要占用比较大的面积,对上海、天津这样的老工业城市,有的连扩建一台锅炉的地方都很紧张,因而想尽快实现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原有的锅炉房和煤场、灰场可移做他用以扩大再生产。


四、目前发展热电联产存在的问题


1、热电建设资金不足


目前,热电建设的资金来源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家政策投资--节能基建贷款或节能技术改造贷款;二是靠各地方财政,包括:能源交通基金、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更新改造资金、开发区的开办费和环境保护补助等;三是用热受益单位集资。近些年国家分给节能基建投资,不足全国基建总投资的1%,节能技改投资,也在逐年减少。据估算,中国每年需要形成直接节能能力800万吨标准煤,应投资40亿元人民币,而目前每年节能基建和节能技改资金仅有20亿元人民币,缺口很大。最近几年由于中央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引进外资也建了一些热电厂,但尚为数不多,个别热电工程也开始实行股份制,增加了资金渠道,但总的来讲,大量的工程普遍感到资金来源困难,有些很好的热电项目无法建设。


2、法制不健全


目前一些工业发达国家为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制订了法律、法规,中国尚未健全。今年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电力部、建设部制定了《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


3、行业管理工作急待加强


到1997年底全国单机6000千瓦以上供热机组1229台,共2197万千瓦,其中单机50000千瓦以下的机组共1105台,1259.6万千瓦,平均单台容量仅为11400千瓦,基本为地方热电厂,行业管理工作很差,各工业部所属热电厂,技术力量较强,但其领导机关也无专职机构,一般只设1一2人代管,也有的无人管,只有原电力部所属热电厂才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各地电力局是行业主管部门,但同时又是省电力公司,因而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不易搞好行业管理,现将逐步调整改革。


4、发展热电联产的产业政策不够落实


国家计委和原能源部发布了一些鼓励支持发展热电联产的文件,但实践中尚存在不少问题,很多方针政策不能落实,例如:

(1)政策不配套


热电厂是节能企业,是国家确定优先发展的产业,但税收与金融政策不配套,原贷款利息优惠30%取消了,贷款偿还年限越来越短,供热原来不上税现在也要上税,致使一些盈利的热电厂也变成了亏损户。


(2)热电厂不参加调峰问题


国家计委计资源(1989)973号文,明确提出"热电联产机组在供热状况下,不参加电网调峰,企业自备或联产供热小热电站新增自发电自用。供电部门不得扣减其原由电网供应电力、电量指标"。近期由于一些地方生产下滑,用电量减少,尤其是后夜用电负荷更少,有些电力调度部门叫背压机组的热电厂也减少发电量。


(3)上网电价与联网


目前各地方对上网电价反映很强烈。有的地区由于上网电价过低,挫伤地方办热电的积极性,江苏省地方热电厂上网电量,电力局付一部分上网电费"三电办"补贴部分电价的做法,对发展热电是促进。


(4)热价问题


热价问题是多少年来一直影响热电发展的老问题,电力部属热电厂绝大多数厂是供热亏损,供的越多,亏本越严重,而且从五十年代亏到现在,地方热电厂在"保本微利"的思想指导下,热价也走的较低,有的供工业盈利,供民用赔钱。有的工业与民用全赔钱。由于目前正处于调整时期,各地热电厂收取热费也发生困难,很多单位拖欠热费。


(5)环保效益问题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能有效地改善环境质量,这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环保部门大量的调查数据也证明了这一点,但至今热电联产的建设并未从环境改善收到任何效益。


(6)同一城市的电、热价格确走问题


最近几年来由于我国热电事业的发展,一个城市已经出现了若干个热电厂。由于这些电厂建设年份不同,有的建的早,已全部偿还完贷款。有的刚建成投产,开始偿还贷款。甚至供热量尚未达设计热负荷:这样不同的厂供电供热成本不大一样,但市里则统一规定电、热价格,造成苦乐不均的不合理状况。


5、科研设计力量弱


科研力量严重不足,至今尚无全国性的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研究机构,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设计力量目前总的来讲是供大于求、个别地区甚至有过剩现象。


6、自动化水平较低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建设中,前几年强调降低工程造价多,强调提高自动化水平少,一般新工程中,自动化水平都偏低,上微机自动控制的不多,而是投产后,运行单位自己再改造,现在用微机的热电厂已很普遍。


7、国家尚无考核热电的指标


国家要求电力工业每年新增发电机组多少万千瓦。但未要求装热电机组多少?由于热电机组比凝汽机组造价高、单机容量小,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用同样基建投资的情况,为多装机,只有多装大型凝汽机组。


8、凝结水回收太少


目前各热电厂普遍的凝结水回收率太低。多数厂在10%以下,北京热电厂回水率为2%。很多热电厂甚至根本就无回水。基建时,连凝结水管也未装。

五、中国热电联产建设经验与技术发展趋势


热电联产建设经验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争取各方支持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涉及能源、城建、环保、电网、交通运输、水源、银行和各热用户等多方面的关系。因此必须由有权威的地方综合部门领导协调。各部门齐心协力才会办好。要求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对发展热电联产有较深刻的认识。


2、制订鼓励发展热电联产的政策


为促进热电联产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国家计委及有关部门制订颁布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定,如对小热电项目免交所得税、调节税,小热电利润不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热价和电价"高来高去",并制订有《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政府文件,促进热电事业健康发展。


3、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


(1)做好前期工作


经过多年努力,逐步完善和形成了关于前期工作的一系列政策、规定。集中量编制出版了《小型节能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技术规定及附件》,使热电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与评审走向规范化。强调和加强了热力规划的编制工作,认真落实热负荷。坚持"以热走电",合理确定装机方案,确定工程采用"招标方式、专家评审、层层把关"的模式,引入竞争机制。重视专家和地方政府的作用,择优评选。因而近年来确走的可行注研究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2)加强建设期管理、缩短工期、降低造价


一个热电工程能否如期实施或提前投产。建设期管理至关重要。据初步测算。一座2X12000千瓦的热电厂,正常建设期二~三年,如果拖长一年,人工费、设备、材料涨价、管理费及建设贷款利息等因素。将使投资增加近两千万元。而提前一年投产可创利润近千万元。显然,在经济上差别很大。


(3)加强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建设一个热电厂,最终目的是使其发挥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行管理和经营管理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手段。安全经济运行是提高效益的先决条件。因此必须抓好运行管理,加强技术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建立隆全各项规章制度。并开展多种经营,目前一些先进单位,多种经营的效益,已超过热电专业的效益。


4、因地制宜发展热电联产


中国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区气候和自然条件与基础设施也有很大不同,因客观条件确定了热电联产的发展一定要依据每个工程的具体情况,因地制宜的建设大、中、小型工程并举。区域热电厂、小联片热电厂和自备热电站均应按具体情况发展。


5、提高热电设备的装备水平


为提高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和节能效益,国家计委和机电部决定在我国研制次高压系列供热机组,经科研、设计、制造、安装和使用单位共同努力,次高压供热设备已基本上配套,推动了热电事业的建设和发展,目前节能基建小型热电厂,新建项目的供热机组中90%的容量选用次高压参数。


最近几年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热电建设中也得到迅速的发展。


6、非采暖期发展季节性用户


在供工业生产用汽与民用采暖热负荷的热电厂中,由于生活热水用热负荷很少或根本没有,每年的采暖期以后,热负荷减少很多,热电厂的经济效益大受影响,北京第一热电厂从1974年开始发展七个工业用汽的季节性用户,每年的采暖期结束时,这六个工厂的自备锅炉停运,改用热电厂的蒸汽,采暖时再倒换过来,这样提高夏季热负荷30~100吨/时,提高了热电厂的热负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由于停用小锅炉,也改善了周围的环境质量,目前我国已有一些热电厂采取本措施都收到很好的效益。最近几年利用热电厂蒸汽供溴化锂吸收式制冷实现热电冷联产,提高了热电厂夏季的热负荷,增加了综合效益。最近几年很多地区发展溴化锂吸收式集中制冷,由于使用低压蒸汽使热电厂在热负荷低各区又增加了热负荷,可以多发电多供热,提高热电厂经济效益,因而热、电、冷联产得到发展。


热电联产发展趋势


1、大型供热机组的比重增加


目前已有北京、沈阳、吉林、长春、郑州、秦皇岛和太原等中心城市安装有20万、30万千瓦大型抽汽冷凝两用机组在运行,在城市集中供热方面发挥主力军的作用。一些城市为适应工业与民用热负荷的增涨,代替五十年代六十年代建设的小型供热机组,正建设单机10万和14万千瓦的大型供热机组。


2、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


由于循环流化床锅炉可以燃用劣质燃料,这就为一些地区有劣质燃料而销售困难的情况带来希望,推广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用当地劣质燃料和含硫较高的煤,有利煤炭工业发展,建设热电厂为当地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电力和热能,促使国民经济走上良性循环的发展。目前中国已有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近200台,在126个电厂中运行。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也有22台在运行,最大的为410t/h,装在四川内江(凝汽发电不供热)正在向大型化发展。


3、城市发展热、电、冷联产


随着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采暖范围已突破数年前中央的规定范围,由北方向南方的一些地区扩展,在南方的一些省、市由于银行、宾馆、饭店、商场和文体设施等公用建筑的增加,人民居住条件的变化,对空调制冷的需要也日益迫切,为此一些地区已发展一批以热电厂为热源的集中供热与制冷系统,漠化键制冷负荷的增加,使热电厂的综合效益明显提高,现已出现迅速增加热,电、冷联产的势头。


4、城市发展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


在中国国家计委等领导部门积极支持下,以燃煤为原料的,同时生产煤气、热力、电力三联产工艺科研试验,已取得成功,并通过国家小型试验鉴定,将在工程上开展工业试验,试点工程已通过初步设计,在施工中由于城市和乡村对煤气化、热化和电气化都非常迫切,故该科研课题受到广泛的观注,现已有专门的公司在积极推广此工作,各地都在盼望早日成功推广。


5、在条件适合的地区利用现有工业锅炉发展热电联产


我国目前有单台容量大于10吨/时的工业小锅炉29.4万蒸吨/时,如果将其中的1/3改造为热电联产将装供热机组800万千瓦,这将对缓解电力紧张,节约能源,改善环境,提高供热质量等方面都将发挥重要作用,更将给建设单位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


6、现有中低压凝汽机组改造为热电联产


我国目前尚有930万千瓦小型凝汽机组,煤耗高、热效率低,急需进行技术改造,现在一些有条件的中小机组已结合当地的热负荷需求改造为供热机组,目前电力部门已做规划,予计2000年前完成中低压凝汽机组的改造。


六、中国发展热电联产的前景


热电联产事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具有相当规模,但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由于以下的因素其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1、节能工作的需要


根据全国能源平衡,到2000年为保证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能源产量尚有很大缺口,大量建设火电厂,满足工农业生产用电,则受资金、能源与环境等因素制约,故节能工作势必受到更加重视。热电联产已被公认为是节能的有效措施,目前已被国家有关领导部门做为优先发展的产业确震下来,并已公布一批相应的文件,优先发展热电联产


2、环境保护的要求


由于城乡工业的发展,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随着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越来越高涨,分散供热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已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认识,在城市和村镇要求实现集中供热的呼声越来越高。


3、工业用热需求量大


1997年全国共生产原煤137282万吨,原油16074万吨,天然气227亿立方米,折合标煤133600万吨。同年全国发电用标煤34546万吨,供热用标煤3876万吨,两项合计占标准煤产量的28.75%,而据有关资料报导:煤源消费中除发电、炼焦、交通运输和民用煤外,建材和其他工业的用煤的比重则占40%,也就是说建材和其他工业用煤量远大于发电和供热用煤量,一次能源转换成电能的比例和电力占终能源消耗的比例太低,从前边分散小锅炉的分析中也可看出,发展热电联产的潜力很大。


4、民用采暖和生活用热迅速增加


到1997年底,全国集中供热面积为80755万平米,热化率仅12.24%,东北、华北、西北地区集中供热面积65076万平米,热化率29.08%,根据建设部的规划,到2000年全国集中供热的热化率将达到15%,东北、华北、西北地区将达到25~30民经济发达和开发城市将达到45一50%。


据有关部门推算,到2000年,全国城镇平均每年新建住宅1.5~1.8亿平米,到本世纪末全国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9平米,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量建设住宅,目前中国有设市城市668个,到2000年中国城市将达到800个,公共建筑与民用建筑均将有很大的供热需求,在目前已有供热设施的286个城市中,其供热发展速度落后于城市化发展速度,故发展潜力也很大。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原来不装采暖设施的城市,在新建筑中也装了采暖设施,因而供热范围在我国的北方向南方扩展,采暖范围不断扩大。


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的提高,新建筑的增加,供热范围的扩大,从三方面对热源建设提出了巨大的需求。


5、农村小热电的发展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


广大农村是我国社会和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实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目标,关键将在于农村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据有些专家研究,到21世纪中叶,我国大约有6亿的农村人员转移到城镇中,农村人口的转移带来商品能源的大量增加。中国有近5万个小城镇集中了有相当规模的乡镇企业100多万家,有电、热负荷的需求,因而成为热电事业发展的大市场。


目前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地区,农村小热电已发挥出显著的经济效益、节能效益和环境效益,由于电与热有保证,外商纷纷前来投资,为招商引资做出了贡献,又由于小热电的建设,也为当地劣质燃料打开了销路,将收到综合社会效益。


6、政府的大力支持


为了更有效的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缓解电力紧张,中央和地方均采取一系列政策,积极鼓励和支持发展热电联产集中供热。


根据以上分析认为:中国的热电联产前景广阔,今后在热电建设中较大容量的供热机组,高参数供热机组将有较大的需求。每年需要新增供热机组200~250万千瓦。

文章来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