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TRADE
节能减排,减了什么增了什么
2015-06-29 09:42:33|点击次数:

污染减排,削减的不只是主要污染物的排放,在更深的层次和含义上,削减的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负担。

清醒而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当前中国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越来越大,一些地方保增长的心情越来越急切的形势下尤为必要。

国家发改委主任张平日前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中期情况时,向人们敲响了警钟。"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的8个约束性指标中,森林覆盖率指标因缺乏年度数据难以准确评估,节能减排两个指标进展则相对滞后。这意味着,在"十一五"期间,要完成规划中规定的节能减排任务,形势比较严峻。

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级地方政府、环保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我国的污染减排工作近两年来不断稳步推进,2007年中国污染减排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2006年分别下降了3.14%和4.66%,实现了双下降;去年前三季度,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下降2.7%和4.2%。

这一成绩的取得,在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尚未得到根本性扭转,GDP增速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的背景下,尤显来之不易。在为成绩感到振奋和鼓舞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要巩固这一成果,进而取得更大的进展,最终完成"十一五"污染减排约束性指标,需要坚持不懈地付出更大的努力。而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席卷全球,我国许多地方也在猝不及防下遭受重创,急于恢复生产、激活经济和确保增长的心态带来的决策,很可能会使污染减排工作的深入推进遭受冲击。

虽然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认识到污染减排对于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意义,将其列为重点工作,但不可否认的是,当前仍有一些地方政府将污染减排仅仅看成是一项环保工作,将保护环境、污染减排与经济社会建设割裂开来,在经济环境良好、资本积累顺利的形势下,能够顺应国家的要求开展减排工作,而一旦遭遇市场波动、GDP增幅有所回落,难免放松环保要求,甚至动摇完成污染减排的决心。

迫于外力下的行动,始终难以成为自觉的行动,行动的效果也往往会因此而大打折扣。要真正凝聚起推进污染减排的内在动力,就必须清楚地了解污染减排到底使我们减轻了什么,又让我们增加了什么。

当前我国面临的严峻经济形势已清晰地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只是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而长期以来沿袭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以及由此产生的种种弊端与痼疾,才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制约。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益的行业盲目扩张、过快增长,不仅使我们背负了资源环境消耗的巨大代价,更使我们在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中处于产业和经济链低端的不利地位,一旦卷入经济危机的旋涡,极易成为牺牲品。资源环境成本的外部化,又导致我们过度地消耗了支撑发展的基本生产要素,在应对经济危机的过程中缺乏足够的保障、后劲和动力。这,才是我们必须正视和必须立刻着手解决的迫切问题。

污染减排,正是化解这一深层次矛盾,消除这一关键症结的重要手段。污染减排削减的绝不是单纯的污染物排放,更是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中长期背负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的沉重负担。通过结构减排,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以低消耗、低污染、高科技含量、高效益的经济格局,推动国家经济走向世界经济链的高端,凭借内在实力的提高,增强抵御风险的能力;通过工程减排,促进污染物排放量的大幅度削减,为区域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腾出环境容量,增加自身未来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潜力;通过管理减排,规范企业的生产行为,使企业依靠参与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在国际贸易的平台上占据有利地位。

一言以蔽之,污染减排,减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增,扩大发展的空间,增强发展的后劲,丰富发展的基础,提高发展的质量。

为保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国家制订了扩大内需的多项措施,并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生态环境保护,被列为重要内容之一。这说明,保增长和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并不冲突,加强节能减排领域的投资本身也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完成污染减排指标,才能有效推动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使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优势有效聚集。

弃,是为了取。抛弃了污染,才能形成科学发展的空间和能力。坚持污染减排不动摇,无论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还是未来的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来说,都别无选择。

文章来自:http://www.ytebara.com.cn/index.php?catid=647/